壹连科技注册生效背后:高度依赖宁德时代,面临成本与收入双重压力
为了留住这个大客户,亿联科技不仅要求 CATL 指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采购价格,亿联科技还不得不以销售折扣的形式给予 CATL 返利。同时,在收入确认方面,也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只有在 CATL 真正将产品投入使用或验收合格,并通过客户供应商系统公布确认数据或以纸质/邮件形式与亿联科技对账确认后,亿联科技才能确认收入。
此外,公司在成本端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在收入端面临下游客户降价的压力。亿联科技的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其对宁德时代几乎没有溢价权。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亿联科技或将面临较大的毛利率下滑风险。
而且,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长江辰岛突然入股,成为亿联科技第四大股东,亿联科技与宁德时代进一步捆绑在一起,甚至连IPO募集的资金都用来配套宁德时代建厂。
在稳住CATL的同时,亿联科技其他老客户纷纷退出或减少合作。相比同行,亿联科技的专利数量较少,仅有9项发明专利,其中5项通过受让取得,2项通过收购宁德亿联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亿联科技自主研发的专利仅有2项。
与宁德时代捆绑有利有弊,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才是亿联科技长远立足的唯一途径。
01 宁德时代的“影子”
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宜联科技来自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06亿元、22.99亿元、26.9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77.12%、83.37%、87.61%,其中来自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64.72%、67.98%、71.13%。
在登记稿中,宜联科技增加了对 CATL 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宜联科技超过 60% 的营收来自于 CATL,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若 CATL 的经营及采购策略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与 CATL 的合作被其他供应商取代,均可能对宜联科技未来的营业收入造成重大影响。
2014年,亿联科技进入CATL的产品验证环节,成为其电芯连接部件、动力传输部件供应商,其建立的多个生产基地也均为CATL配套。
人员方面,2020年12月,宜联科技聘请从宁德时代离职的线束产品经理曹华担任研发总监。
当然,亿联科技对宁德时代的依赖不仅体现在销量和人员上,还渗透到了上游供应链。招股书显示,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均由宁德时代指定,涉及连接器、FPC元器件、线材、铜铝条等关键材料。
为维系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亿联科技采取销售折扣的方式给予宁德时代返利。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给予宁德时代返利分别为890.27万元、622.21万元、1452.53万元、931.28万元。
宜联科技解释称,“出于对客户品质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考虑,发行人部分项目的原材料供应商均由宁德时代指定。同时,由于宁德时代强大的行业地位和话语权以及较大的采购规模,其指定供应商在品质、供货、售后等方面均有一定保障。经发行人与宁德时代协商,部分指定供应商前期带来的供货优势可通过销售折扣的方式返还给客户,最终以折扣金额为准确认销量。”
从收入确认方式来看,报告期末,宜联科技发出商品余额分别为5,670.19万元、9,835.58万元、1.45亿元、1.83亿元,呈逐年增加趋势,占存货比例分别为51.13%、53.73%、45.04%、40.14%,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交易所也对此问题予以关注,并要求公司解释已出货比例较高的合理性,上述情况是否为行业的普遍特点。宜联科技解释称,可比公司由于客户类型、产品结构等存在差异,与客户对出货确认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事实上,亿联科技发货的产品只有在实际投入使用或者验收通过后才会被客户认可,并在客户供应商系统发布确认数据或以纸质/邮件形式与亿联科技进行对账确认后才能确认收入,而不是货物到达并被验收时才确认收入。
从供应商采购商来看,宜联科技前五大生产供应商、前五大贸易供应商安捷利、杭州优格电子有限公司、厦门弘芯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采购渠道均是通过宁德时代指定供应商获得的,宜联科技主要供应商的更换也由宁德时代控制。
不仅仅是宁德时代,亿联科技的其他大客户,如VMware、Dometic、小鹏汽车、新万达、力神电池、零跑汽车、深蓝动力等,也都有指定供应商。
亿联科技为什么允许客户指定供应商?亿联科技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是不是通常都处于被动地位?
02 毛利率持续下滑,关联股东突然入股
2020年至2023年(报告期),宜联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15%、21.70%、19.48%、18.94%。由于公司面临谈判降价压力。
交易所要求公司结合上下游行业发展阶段、主要原材料市场供求情况、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供求情况、发行人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及与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主要原材料价格传导机制及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分析报告期内各产品销售价格、成本、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并结合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主要原材料价格传导机制、产品定价机制、调价周期、近期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等,说明导致毛利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是否已经减弱或消除。
亿联科技解释称,公司产品整体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上升所致,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价格受到竞争等因素影响,公司作为上游材料供应商也面临一定的降价压力。
也就是说,公司在成本端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在收入端面临下游客户降价的压力。亿联科技的主要客户是宁德时代,其对宁德时代几乎没有溢价权。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亿联科技或将面临较大的毛利率下滑风险。
2019年,宜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其中宁德时代贡献4.39亿元,占比59.72%。当年宜联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000多万元。
2020年,宁德时代对其的采购额下滑至4.35亿元,宜联科技当年营业收入下滑至6.98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仍有5000多万元。
2021年,宁德时代突然以同比增长113%的速度加码对宜联科技的采购,采购金额高达9.28亿元。这一年,宜联科技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达到14.33亿元。当年6月,长江辰岛和宁波梅山保税港超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宁波超星)突然以18.13元的增资价入股宜联科技,持股9.01%,位列宜联科技第四大股东。
长江晨路为发行人主要客户宁德时代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宁波超星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3亿元,由黄昆、吴岑两位自然人出资设立,其中黄昆为执行事务合伙人。有媒体报道称,宁波超星实际控制人黄昆还担任宁德康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康本科技是宁德时代重要供应商之一。
宁波超星、长江辰道为何突然入股亿联科技?突然入股的股东与亿联科技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交易所询问其外部股东此次增资价格的背景及公允性,与发行人作为对赌方的协议条款及各项特殊权利安排是否已经全部明确,是否存在特殊安排。
亿联科技解释称,股东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但如果看好发展前景,亿联科技为何要与宁波超星、长江辰岛签订如此苛刻的对赌协议?
收购前一个月,亿联科技及其实际控制人与长江辰岛签署了对赌协议,其中约定了“回购权”这一特殊安排。当初,虽然长江辰岛与亿联科技的对赌协议终止,但依然保留了恢复效力条款,以上市结果决定恢复条件。在交易所的质疑下,亿联科技才明确了恢复条件。
03 “挡不住”的老客户退出,专利被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册稿中,宜联科技还增加了客户流失及业绩下滑风险,报告期内,宜联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70%,占比较高,其坦言公司可能面临客户订单减少或客户流失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摩斯IPO》注意到,宜联科技其他老客户也陆续退出或减少合作。如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于2020年退出前五大客户,公司解释称比亚迪调整采购策略,采购的产品与宜联科技主营产品发展重点不同,经协商,双方于2020年终止合作。合众普于2020年退出前五,主要原因是其产品线调整导致采购需求发生变化,经协商,双方于2021年终止合作。摩吉亚科技于2021年退出前五,主要原因是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好转,新能源领域客户销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摩吉亚科技作为消费电子领域客户,销量金额增幅较小,退出前五大客户。摩吉亚科技是亿联科技自成立以来合作最为密切的大客户,合作时间已超过10年。
报告期内,亿联科技出现老客户退出或减少合作的现象,这是否意味着亿联科技的产品也容易被客户替代?亿联科技与宁德时代之间是否也存在终止合作或销售减少的风险?亿联科技如何避免大客户的流失?公司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稳定、可持续?
为了防止客户流失,亿联科技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而这需要投入研发,但报告期内,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5月25日,宜联科技及其子公司共获得9项发明专利,而同行业7家可比公司发明专利平均数为14项。而且,上述9项发明专利均为2019年12月24日之前获得,2020年以来,宜联科技已超过4年没有新的发明专利。
此外,亿联科技拥有的9项发明专利中,5项通过受让取得,2项通过收购宁德亿联电子有限公司取得,另2项为亿联科技自主研发。截至2022年底,亿联科技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不足5%,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高达87.45%。
为实现长远发展,摆脱对宁德时代的依赖,宜联科技需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作者 | 莫斯女士
来源 | Morse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