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 PC 虽未上市,但华为终端客服的回应令人嗅到不同味道
站长推荐:全网短视频去水印工具地址:https://quushuiyin.com(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近日,有人在余承东祝贺GT 14发布的微博下再次提及鸿蒙PC。不过,这次提问没有像往常一样被置之不理,而是得到了华为终端客服的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华为电脑目前暂未上线,如想了解更多发布时间,建议您关注官方消息。”
图片来源:微博
这是一个很官方很常规的回复,但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毕竟华为官方从来不会无目的的说话。而就在前段时间,被称为鸿蒙之父的王成录博士在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直接承认今年会有鸿蒙PC。鸿蒙PC越来越频繁的亮相,确实让不少网友感到好奇:难道这个鸿蒙最神秘的系统就要出现了?
鸿蒙PC,平板与手机的合体?
虽然鸿蒙官网还未正式推出PC版,但在部分页面上,鸿蒙PC的布局设计已被意外透露,不难看出与目前主流的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鸿蒙 PC 的设计理念更有可能与苹果的 macOS 相似:更大的图标、更突出的任务栏和更直观的 UI,以便首次使用的用户能够快速弄清楚如何使用它。此外,这个界面也与苹果的 UI 有些相似,但为了在更大的屏幕上使用,它做了很大修改。
不过,更让人关心的还是华为官方开发者网站上展示的UI风格。从手机到平板再到PC,你会发现不同系统之间的UI一致性非常高。这样的好处是,只要用户之前接触过搭载鸿蒙OS的手机或平板,就可以几乎无缝地上手鸿蒙PC。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UI 一致性是智能生态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在鸿蒙之前,只有苹果勉强做到了。熟悉苹果全家福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从 14 发布开始,它就越来越像 macOS。而随后发布的 16 也更进一步,赋予了它类似 macOS 的多任务能力。
用户在其中也能看到不少 iOS 的影子,作为 PC 与 iOS 之间的桥梁,它本质上更像是 macOS 与 iOS 的融合版,去掉了 macOS 上针对复杂任务的功能设计,添加了 iOS 上专为触摸设计的 UI 和操作逻辑。
但由于苹果产品定位的限制,其还不具备macOS那样的自由度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果粉们一直期盼的iPad取代Mac的时代还很遥远。
鸿蒙或许能够真正实现跨设备的无缝OS体验,毕竟它是一个应时而生的OS,从一开始它就定位为跨终端、跨生态的操作系统,在前段时间的HDC上,鸿蒙NEXT更是直接提出了千机合一的目标。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官网
你可以理解为,无论是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笔记本,甚至是智能音箱,都采用“一个鸿蒙OS”,根据设备的实际尺寸和硬件性能,系统UI和功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化,但不会出现“性能和硬件满足要求,但部分核心功能被限制在某一台终端设备”的情况。
而且鸿蒙OS的智能互联系统已经将PC和平板连接了起来,即便是使用该系统的华为PC,也能够通过内置的华为智能互联系统,轻松与平板进行协同。不过由于触控操作优化较差,实际体验相当一般。在未来的鸿蒙PC版本中,这个问题很可能不再存在。至少从现在的UI设计来看,鸿蒙PC针对触控做了很多针对性的优化,一些操作习惯很有可能会延续下去。
单单是UI交互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讲的,但考虑到鸿蒙PC版还没正式发布,就先到此为止吧。其实很多人更关心的是:等到鸿蒙PC版来了,生态会是什么样的?
大崩盘,国产操作系统崛起之际
PC生态系统比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加古老和复杂。作为人类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智能设备,PC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社会的基石。1983年发布的系统凭借当时美国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迅速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PC操作系统,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牢牢占据着市场老大的宝座。
几十年来构建了庞大的PC生态,拥有众多工业和商业软件,甚至只有版本。从民生到工业,从娱乐到创作,它是众多行业的最佳选择。
这也让所有试图挑战它的PC系统感到绝望,但上个月的全球性崩溃恰恰暴露出了一个漏洞,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让所有人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似乎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靠。
图片来源:微博
试想一下,仅仅一天的坍塌就导致大量公共设施和交通服务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如果发生更大规模的瘫痪,或者遭到不法分子入侵,人们又怎能不担心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没有绝对可靠的平台,无论是云计算还是AI,芯片还是网络,OS还是软件,如何获得更多相对的可靠性?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我们看到云计算行业有“多云/多核策略”——就连雷科技的办公室,也同时接入了电信和联通的宽带,以保证网络可靠性。同样,在OS领域,所有企业都需要更多的选择。
大崩盘发生后,有人直言要加速国产系统的推行和普及,避免国内再出现类似事故,其中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鸿蒙PC版上,希望它能取而代之。
生态壁垒厚重,鸿蒙如何突破?
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是,鸿蒙PC版要想取代它,恐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软件,多年积累下来的大量专业软件、娱乐软件,都是鸿蒙短时间内无法追上的东西。可以预见,在鸿蒙PC版发布初期,绝大部分原生软件应该都是兼容版本,而且很有可能通过翻译等方式兼容现有的系统软件。
图片来源:微博
目前大部分PC软件都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macOS。如果华为不希望鸿蒙PC的用户只用来听音乐、打字,以及进行一些轻度办公和娱乐,那么兼容的生态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跟鸿蒙手机版走的路类似,先兼容,再逐渐独立。
但这样的做法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鸿蒙PC到底用麒麟芯片还是英特尔芯片?前者是Arm架构,后者是x86。如果用麒麟芯片,需要先转为Arm,再转为鸿蒙。两轮转译之后实际体验能否保证,将是最大的问题。
Arm与生态的兼容性依然是轻量级移动设备上部署的最大难题,即便微软一直在尝试与Arm生态合作,但翻译等问题仍难以完美解决。
有人会问:安卓和鸿蒙切换体验不是很好吗?其实还不够好,不然鸿蒙怎么会是下一代的鸿蒙呢?而且Arm和华为的切换,和安卓和鸿蒙OS的切换有很大区别。安卓和鸿蒙虽然底层系统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基于Arm架构,所以关键代码执行层面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图片来源:XDR
但大多数软件都是基于 x86 架构设计的,从未考虑过在 Arm 架构处理器上运行,也就是说只能依靠翻译机制来运行。华为如果想要提供足够好的体验,就必须拿出比以前效率高很多的翻译模块。说实话,如果没有 Arm 的协助,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如果采用x86芯片怎么办?确实不存在翻译问题,但对鸿蒙PC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鸿蒙OS基本都是在使用Arm芯片的设备上运行的。要让鸿蒙OS支持x86芯片,那不就是Arm芯片上问题的反向版本吗?如何适配x86指令集?如何保证性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亚于翻译适配。
或许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鸿蒙PC相较于手机和平板延迟了这么久,至今仍未发布。不过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鸿蒙应该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究竟是翻译适配,还是其他方式,目前还是未知数。
不过,作为国内最受期待的国产PC系统,说鸿蒙PC是“全村的希望”也不为过。只是建议大家不要对鸿蒙PC初期版本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鸿蒙PC想要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水平,也将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